返回首页

学琴热的思考之九:器乐教学为什么没有统一(5)



  我们不排除不同的器乐教师教法不同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同样是正确的概念,也存在着不同教法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学生弹琴时手指非常紧张,但实际的解决方法可能不是直接让他放松手指,而是让他首先放松肩膀与手臂;还有诸如小指站不起来,大指向里折等等现象,可能是由于年龄与骨骼的原因造成的,要随着孩子长大才能逐步解决,而不能急于求成。同样的问题,出现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就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教师需要在许多关系的考虑与权衡中决定什么问题应该指正,什么问题应该放弃要求而留待今后解决,而这些都无法加以统一规定。要是再考虑到学生的学琴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因素,那么,不仅仅作业内容安排要因人而异的相应调整,连上课的时间都必须根据学生当时的情况来决定,有些家长要求教师必须上满一小时,其实,如果教学内容已经提前完成,再拖时间,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会降低上课的效率,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当然教师不负责任地缩短上课时间的现象也是有的)。至于\"每课时练习哪些曲目\",\"基本功训练与乐曲练习如何同步进行\",\"每学期要完成哪些课目\",\"如何把握学生的程度\",都是教师在相当复杂的判断下根据经验决定的。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家长期待自己能够根据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指南\"来指导孩子学琴、检察教师的水平是不行的。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