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琴热的思考之九:器乐教学为什么没有统一(2)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只要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就都可以掌握一般的阅读、书写、计算能力,但在学琴的问题上,情况远不那么简单。以钢琴中跳音的技术动作为例,有些孩子几乎在老师示范一次的情况下就能够准确地掌握,做到松驰而有弹性,但有些孩子练习了几个星期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技术要求。普通学校的教学都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但这种授课方式在器乐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来源于儿童在器乐学习上表现出的能力差异远远大于普通学校的学习,并且这种能力差异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演奏水平拉开,因此集体授课的方式一般仅仅适用于入门阶段,再往后就只能采取个别授课的方式。这一事实使得许多教师反对儿童乐器学习采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而个别授课的方式是家长们难以把握孩子学琴进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器乐学习没有统一的教学进度要求并非是由教师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特点决定的,这一点与普通学校学习很不相同,所以家长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与其它孩子相比,更不能强迫要求孩子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级别。以钢琴为例,同样学五年琴,有的孩子可以达到业余考级的十级(甚至达到专业化)的水平,而有些孩子连二级也难以达到,造成这种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儿童的音乐才能,而不在于老师与家长。在这种情况下,茫目地制定学琴进度目标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