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决定提琴音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位的,试验只能偏重于某一个方面,难免要受其它因素牵制而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果。另外,这些试验也纯粹是我个人业余消磨时间的娱乐性摸索,得出的全是很片面的纯感性结果,不一定正确,还请各位老师和琴友参与讨论和纠正:
一、音柱材料与提琴音色:
1、云杉音色轻柔、浑厚,用于音色偏硬和过于刚亮的琴很合适,但因木质太松软,损失音量,且音色很不稳定;
2、东北松从音色上讲较合适,但不及香樟木稳定,安装后需经一段时间适应后才趋向稳定,且受气候影响;
3、香樟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且气味清香,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毒性;
4、檫树木音色不错,较洪亮,很稳定,不受气候影响,能防提琴虫蛀,但有轻微放射性;
5、美国红松音色不错,较稳定,受气候影响很小,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6、铁木音色可以,较稳定,不受气候影响,但偏刚,用于音色偏柔和过于低沉的琴较合适;
7、水曲柳音色刚亮,但明显偏生硬;
8、栲栊音色不错,清脆刚亮,但略微有点过于生硬。
二、音柱直径与提琴音色:
1、音柱直径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很自然,音色清晰、明亮,但有点缺乏均匀、宽阔的感觉。
2、音柱直径为6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然,高音清晰、明亮、均匀,低音柔美、宽阔、洪亮、浑厚。最为理想。
3、音柱直径为9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阻尼,不自然,音色中明显有笨重、麻木、狭窄的感觉。不可取。
三、音柱长度与提琴音色:
1、初触点(安装音柱时,在不用力的情况下,音柱下端斜着刚好触及背板的那一点)与终触点(将音柱下端用力顶使与背板垂直时,音柱下端触及背板的那一点)的距离几乎等于零,琴板振动很自由,音色最自然、柔美,唯第二弦略带嘶嘶的糙声。但重拉时,音柱自由跑动;碰触琴体时,音柱很容易倒掉。不现实。
2、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3毫米时,琴板振动也很自由,音色也很自然、柔美,第二弦嘶嘶的糙声略好些。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还是比较容易倒掉。也不现实。
3、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5毫米时,琴板振动比较自由,音色依然自然、柔美。但用手拍打琴体或放松琴弦时,音柱已不容易倒掉,只有一把琴在天气潮湿时音柱发生轻微松动走位。最为理想。
4、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0毫米时,琴板振动开始受限制,音色开始变得刚亮,略缺少柔美。即便用雕刻刀稍用力顶,音柱也不倒掉。还是比较理想。
5、初触点与终触点的距离为15毫米以上时,琴板振动严重受限制,音色变得很生硬。也不现实。
四、音柱端面处理与提琴音色:
1、音柱端面绝对垂直磨平,根据提琴面板与背板的弧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效果。弧度小的,还可以,只是重拉时,第二弦有时会出现轻微的嘶嘶糙音;弧度大的,则会产生吱吱的声响。
2、音柱端面稍平,略微斜一点,并把端面中央挖凹一点,圆周留下毛边,不打光,对于面板与背板的弧度小的提琴,十分好,音色优美,第二弦无任何嘶嘶糙音;弧度略大的,也没有吱吱的声响。最理想。
3、音柱端面斜度适当,接触紧密无间隙,音色较理想。
关键词:
- 上一篇:关于挑选小提琴的一些常识或看法
- 下一篇:鉴别小提琴的一些要领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
- 推荐文章
-
- 小提琴握弓要用多大的力
...
- 小提琴学习的好处
小提琴学习的好处,学家普遍公认了。无论是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对手脑配合,对美的追求,还是对修养的提高,学习一门音乐都有着其它学科无法代替的益处。还不仅于此,一个孩子的智力和...
- 请教一下小提琴指法问题
...
- 小提琴如何看谱拉琴
...
- 成年人能否学会小提琴
...
- 小是琴学习:运弓的技巧
小是琴学习:运弓的技巧,低,但肘部不能抬得高过手腕。 拉全弓时如何把声音拉得平均呢?关键在于运弓时食指要掌握好力度的变化(中指是配合食指的)。也就是拉上半弓,食指按弓的压力要...
- 揉弦练习
...
- 正确使用小提琴弱音器
...
- 小提琴握弓要用多大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