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775年,琴弓的长度和重量标准才确定下来。图尔特听取了维奥蒂、克罗伊茨尔、罗德等名家的建议,采用了一些沿用至今的作法。他将小提琴的弓定为70或75厘米,中提琴的弓定为74厘米,大提琴的弓则定为72-73厘米。
琴弓一般由专业制弓师制造,但有些制琴师自己也制作琴弓。制琴师都必须学习如何给弓换毛。给弓上毛费时费神,主要是因为毫无损伤地给弓上毛要求操作者具备高度耐心和高超技巧。只因有些人以为按照书本或电视里面教导的方法即可给弓上毛,殊不知多少优质琴弓因此而毁于一旦!
我们遇到过的最糟糕的损坏情况包括:强行楔入造成头部和紧弦螺母开裂;强行楔入造成头部和紧弦螺母开裂; 金属配件和珠粒划伤、凹陷;金属配件和珠粒划伤,凹陷; 张力不均导致弓体变形。张力不均导致弓体变形。
一般而言,常用的琴弓必须每年换毛两次。过度使用的弓毛无法吸附松香,演奏者会发现琴弓无法拉出良好的音质。
人们常说用于制作琴弓的马尾必须格外洁白光滑。纵然马尾结构的不规则将导致杂音,然而马尾毕竟是天然材料,完美的毛终究罕有。除非是漂白的毛,否则彻底洁白的马尾异常难求。马尾的洁白度其实并非如此重要,通常上佳的马尾可能是淡米色或黄油色。经过漂白的马尾常常比较脆弱,难以持久,应避免使用。有人说弓毛最好是蒙古或西伯利亚出产的毛,而且必须是牡马毛,绝对不能用母马毛,原因是母马尾巴总是被马尿淋湿,因而更容易腐蚀变质。不过加拿大、南美、澳大利亚、匈牙利和俄罗斯也出口优质马尾。
弓毛的表面覆有与"马尾"相反方向相叠的鳞片,马毛厚度约为0.4毫米,并且它完全由转化成角蛋白的细胞构成。角蛋白是皮蠹的美食佳肴,皮蠹的幼虫专以各种各样的动物毛发为生。这种虫子动作迟缓,可轻易从琴盒里面拂出或用吸尘器吸走。将旧的弓毛剪下烧掉,用通用的幼虫杀虫剂处理即可。由于此类幼虫不喜阳光,所以在阳光下晒过之后,半蚀的琴弓仍可保存良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