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唱歌一定要笑吗(2)

     刚刚在北京音乐厅办的一个音乐会,有个叫“某某三唱”的节目,唱的是王立平为电视剧《红楼梦》作的三首歌曲。交响乐队伴奏,合唱团伴唱,效果非常好。凄凉悲切、雄浑沉郁。特别是《枉凝眉》,当唱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时,简直令人恸倒。那些歌大家都听过,都知道该怎样唱才能感动自己感动观众。然而让人忍无可忍的是,那个一袭白纱的独唱,竟然始终满脸洋溢着现代人的满足的微笑!

     民族歌手要都这样来诠释歌曲,民族唱法在中国还有什么希望!

     20年前,我的家长们在文化贫乏的年代,热中于猜测张震富和耿莲凤(上世纪70年代末期活跃于文艺舞台上的二重唱组合)是不是两口子。因为他们表演时站在一处,不是肩并肩,而是女在前男在后地肩错肩,身体还努力地倾向对方,神态亲昵默契(只有悼念周总理时例外)。要知道那是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毛泽东时代,难怪从记录电影中看到这副景象的全国老百姓要有错觉。“搞文艺的生活作风不好”是那个年代普遍认同的怪诞想法。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