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学琴热的思考之五:家长在儿童学琴中的地位(5)



  如果家长不去帮孩子学琴,那么家长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引申讨论,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琴的问题。

  作家韶华在一篇名为《成龙、成材、成人、成虫》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成龙\"就是有大作为,这是天才与机遇的结果,不是家长与教育能够左右的;\"成材\"就是成为在社会生活中胜任本职工作,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是学校、教师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才是家长主要的责任。这一观点与我们一般看法不同的是:将教育成材的责任交给教师,而家长则主要承担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任务。我们并不在家长是否应当承担教育孩子成材的理论问题上争论,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甚至往往比教师更加严厉),家长的关心总表现为严格要求,那么孩子在家庭中就感觉不到家庭与学校有什么不同,就体验不到爱、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这种家庭氛围会形成孩子性情冷漠、攻击性强、态度激烈、缺少爱心等等不良的社会心理。对父母缺少感情会使父母感到痛苦;而它对孩子一生幸福的破坏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相信友爱、温暖的人际关系是存在的。\"严父慈母\"说法表明了家庭角色的分工。而在由严父加严母构成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很难是友爱、温和的。这种家庭是不乏实例的。尤其是有些琴童家庭,形成了家长中一人负责学校学习,一人负责学琴、练琴的分工,那么它实际上构成了\"严父严母\"型全教育角色家庭。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