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上来看,参加考级无疑是一种教师与家长所不能提供的外来学琴动力,实践证明参加考级成为很多孩子学琴的一个转折点,考级通过后使他们获得了新的学琴动力,使他们自己设立了学琴的阶段性目标。家长为学琴设立的远大目标对于孩子来说是模糊的,而通过某级就成为孩子具体可以把握的目标,考级使得学琴不再是一个没有终点、没有车站的旅行。
但考级毕竟是一种比较重大的检验情境。伴随着考级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虽然我们同意这样的看法: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但在学琴的问题上,需要仔细分析:在我们的器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孩子要求很严,有些家长与教师甚至认为,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而学得好是应该的,不值得一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就导致了学琴课堂上很少表扬,而指责与批评却是家常便饭。孩子在学琴时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种体验已经大大地影响了孩子学琴的积极性。但毕竟这种失败感仅仅是从家长与教师那里感到的,还不是一种特别\"权威\"的社会评价,而考级中的失败对孩子来说具有\"终审判决\"的性质,考级的结果对他们那本来就存在的退缩心理,无疑是雪上加霜。对失败的承受力,不是在多次的失败中培养起来的,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孩子的自我形象、对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的角度等等因素),因此不应冒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参加考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