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立志读书
小时候,奶奶总是拉着我的手,问我:“长大了愿不愿意上学?”我总是高兴地回答奶奶:“太愿意了。我长大了不仅要上学,还要读好多好多的书。”奶奶便笑眯眯地看着我,把我揽在怀里:“我孙女有出息,长大了要当很有学问的人!”奶奶一辈子没读多少书,只懂得农村人的种田织布,但她却教育我要好好读书。所以我在这方面受奶奶的影响很大,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的我还小,虽受年龄的限制,读的书范围虽窄,但读的数量却多。比如那种厚达2~3厘米的《十万个为什么》呀,妙趣横生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还有像《西游记》、《三国演义》那样值得深钻细嚼的名著等等。
伴着书香成长
可以说,书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书是我最忠实的朋友,是我最耐心的老师,更是一个不会发脾气的家长。
书就像是不用花钱的精神良药。当我愚昧无知时,它使我博学聪慧;当我与朋友或同学争吵后,内心惆怅,我总爱用读书这种方式来发泄我内心的不满;当我遇到疑惑不解的难题或问题时,内心充满对知识的渴望时,我向无所不知的“书老师”请教,解开自己内心的疑难问题;当我每每阅读一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时,当我读到一些警示后人的故事时,我总会从这智慧的聚宝盆中吸取一些教训或启迪。
从书中找回自信
我们小组又一次在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同学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对此,我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个人的观点不同,所以没有合伴的,各自站到各自的立场上。直到下课放学了,同学们都说要回去查一查,下午再得出答案。
于是大家都废寝忘食,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我也不例外。一回到家,我把书包往地上一放,奔进书房。在饭桌旁等候我吃饭的爸爸妈妈都百思不得其解,面面相觑。我顾不上那么多,只管去查我的资料。当我欣喜地从辅导书上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时,出来一看,爸爸妈妈都已经吃完饭,看午间新闻去了。虽然我不得不自己一个人吃剩菜,但心里还是喜滋滋的。下午,我去学校特别早,见同伴们都垂头丧气,一副惨败的样子,我就知道我赢了。那一次,我从书中找到了自信。
长大读书心不憾
我现在虽然长大了,可仍然爱读书。人们常说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就会变成书呆子,我看这话说的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只要你读好书,那么书只会给你带来好处。比如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锻炼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等等。所谓的“书呆子”是指以前旧社会的“死读书”,不仅不会增长知识,还会使人脑筋死板,不能灵活实践。
老师常对我们说,要大胆质疑,用于实践,开拓创新,我认为我这一点做得还不够。
我正在扩展我的阅读范围,尽量使自己读的书越来越广泛,像那些古代著名的典籍《论语》呀,《孟子》呀,《荀子》呀什么的,多背多读诸如巴金、鲁迅、冰心、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莫泊桑等中外著名作家的作品。
书伴我一直走下去
我将与我的“书”老师、“书”朋友、“书”医生一直走下去。
当遇到坎坷道路时,我把它当作垫脚石;当遇到惊涛骇浪时,我把它当作乘风破浪的小舟;当遇到崇山峻岭时,我把它当作一双结实的登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