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业余教小提琴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当前学习小提琴的少年儿童与日俱增。在业余小提琴教学中,究竟要以什么样的标准实施教学?这是许多业余小提琴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我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在专业团体从事演奏,又在业余小提琴教学中摸索了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小提琴的业余教学与专业教学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性表现在:有相同的教材、曲目,相同的技术要求,对音乐的共同感受及不倦的追求等。特殊性表现在:业余小提琴教学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练琴时间不充足,师资水平差异很大等等。根据以上的共性和特殊性,我们在业余小提琴教学中就要做到既要按照小提琴专业标准规范、严格地实施教学,同时也要针对业余小提琴教学的特点,抓住教学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重点突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我在小提琴教学中的几点浅见,供同行们参考。
重视入门 打好基础:万事开头难,小提琴学习的开头是难上加难。试想一位高级园艺师,让他创作出各种树木造型,他只能从小树苗入手培育。学习小提琴也是一样。从小入手,从入门就要一步步定型,直到形成规范。当然我们要在不同形式、趣味中实施规范。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业余学琴要有专业标准"这种概念反之,就成了业余中的业余了。不求演奏水平高深,只求演奏技法规范、注重音乐感。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学生的技术才能提高。在启蒙阶段,作为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要像园艺师对待小树苗一样,精心培育,手把手地对待每一位起步的学生。尽可能将姿式、手形、握弓等方法一点一滴都搞得很正确,人们总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制定标准 因人而宜: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应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例如,我在学生回课时,通常会给以评语,表现好的画一个红五星,表现很差的画一个黑五星。但是不同的学生我是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评价的。有些学生素质好,我就适当地严格一些,一定要等他们有更完美的表现,才给予奖励。而一些领悟能力稍差的,即使练得不够好,但只要态度认真,我也时常给予表扬。每次回课时,只要发现不认真练琴的情形,我从不姑息。
除此以外,我以鼓励为主,增强其信心。我给每一个学生都制定了"学习档案"。"档案"里有其每一课的教学与练琴记录,这样我就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情况了如指掌,从而针对不同情况给学生以不同的教学要求。我反对那种不动脑筋的"填鸭"式教学,不管学生本身素质与接受能力如何,一味"填饱",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每个学生需要度过的难关是不一样的,需要"补"的养份是不一样的,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学生,如果拉琴时运弓与音准好,肯定是个好学生。我经常见到一些业余学生,眼睛只盯在左手上,不管右手的配合,结果不是在拉琴而是在拽琴。好的发音靠右手准确控制放松地拉出来,加上内心美好的歌唱,才能成功。运弓要依靠地球的引力,在运动中寻求平衡。
人们都说小提琴难学,其实难就难在各种位置上的音准,尤其在双音的音准上。在教学过程中,最令教师头痛的也莫过于音准问题了。初学者在琴上标位置是个办法,但是重要的还是及早让学生在内心歌唱,建立起调式感。其次就是抓住正确的手型,对于双音的音准练习,我认为三、六、八度中,应先练八度的一、四指建立,也就是养成良好的手型框架。另外八度的音准练习对换把的移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松驰效果。三度较难,应多听低音,搞清楚大三度、小三度手指的位置。六度稍容易一些,应听高音,同时也要清楚大六度、小六度手的位置,在移动中有一个手指不要离弦。
总之,音准是个很复杂的问题,须认真细心地对待。不可忽视学生在家的练琴情况演奏不是纯理论问题,它具有一定的技能,只搞懂道理是第一步。我们要将繁琐的技巧,分解到最简单的地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步步深入。这一切既要讲究方法,又要坚持长期不懈的练习。学生每星期上课一次,在家六、七天,六比一的关系,如果不认真对待就白白浪费了这些天的时间。有时学生在家一星期没练好的,在老师这里可能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练对了,为什么呢?原来是平日自己练琴注意力不集中,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因此,我认为业余学琴者,宝贵的就是时间。作为教师要主动向家长灌输学习音乐的规律性,多介绍音乐家们是如何刻苦成才的事例,多介绍其它表现好的学生情况。要依靠家长的督促与帮助,教导学生从小立志、树立敢于取胜的信心。练琴时要有标准要求,这样业余学琴者才能更接近专业标准。(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