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才艺乐园 > 音乐知识 > 钢琴 >

苦苦学琴为哪般

  现在的孩子的确太辛苦了,他们除了完成正常的学校教学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多种专业技术的培训。而其中不少孩子参加了学习。家长让孩子学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的,大概可以分为几类:第一,为了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有的家长曾经喜欢或者学习过钢琴,但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钢琴的学习,现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自己未完的心愿。这类家长是最可悲的,他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让孩子变成自己的提线木偶。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这类家长往往喜欢用“好好给我练”,“想那会儿,我……现在,你……”等之类的语句。在这种逼迫之下,孩子对钢琴学习是不会有任何热爱之情。最后,只能是家长心焦力脆,孩子彻底放弃。第二类,为了让孩子开发智力。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就是学习钢琴开发右脑,提高智力。这个理论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但问题是,为了开发右脑,听听音乐,欣赏欣赏书法,绘画。不是照样能够达到目的吗?这似乎也没解决为什么要孩子学琴的问题。第三类,为了让孩子多一门爱好。既然是爱好,就是孩子对于某一样事物的偏好,既然是偏好,那就应当是孩子自己的选择,绝不是家长让孩子多一个爱好的问题,家长在这里又越俎代庖了。第四类,纯功利性目的。比如,为了让孩子考级,为了和同龄的孩子比较,为了孩子今后更具备竞争力等等。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孩子的学琴之路可以说没有一点点快乐,因为他完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任务,还不是在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如果教师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不顾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只片面的追求孩子过级。这最终将断送一个孩子的学琴之路。我提出的观点是,学琴是为了让孩子更大程度的获得幸福感。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快乐加意义。也就是说孩子是不是快乐的并且努力的在学琴,这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快乐会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琴,而在学琴过程中努力学习的过程又会产生快乐。而这种快乐又将再次激发学琴的热情。学琴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他是不是能够感受到学习钢琴所带来的乐趣。

  其次,如何才能幸福的学琴。 第一,正式学习钢琴前的准备工作。当家长预备让孩子选择一样乐器学习时,请提前一年以上,让你的家庭充满音乐。可以在休息的时候用CD机播放一些柔美的音乐。这些音乐可以是独奏的,比如钢琴,小提琴。也可以是重奏的或者协奏的。声音音量不宜太大,可以作为读书看报的背景音乐。让孩子聆听各种乐器的声音,从而可以让孩子选择他最喜欢的乐器声音。第二,正式学琴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任课老师。由于幼儿生理心理条件的局限,有些乐器并不适合立即学习。这时候家长不宜强硬换另一种乐器的让孩子学,而应当继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发掘孩子是否对其他乐器还存在兴趣或者等待孩子长到适合学习该乐器的时候再学习。就这一点,我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曾经我忽视了幼儿学琴的心理条件这一重要问题。而简单的认为只要孩子手指具备一定的支撑能力就能学琴。因此,我把学琴的最低年龄放到了3岁半到4岁这个年龄阶段。而如果将幼儿的心理条件纳入考虑范围,则将大大提高学琴的最低年龄。我把它定为5岁半到6岁半这个阶段。幼儿在3岁半到4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是以无意识学习和游戏性学习为主的。幼儿在这个时期还无法很好的区分上课和游戏。因此,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孩子不太容易集中精力端坐学习,也很容易表现出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厌烦。因此,如果孩子过早的开始学琴,往往会造成孩子厌学的情况。而5岁半到6岁半的孩子则不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上分布在幼儿园大班,学前班和小学一年级三个层面上,他们总体而言都有了一定的课堂学习经验。能够较好的分辨出上课和游戏玩爽的区别,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听讲学习,能够根据学习目的来支配自己的活动。因此,我认为最适合孩子学琴的时间应该是孩子5岁半到6岁半的时间段。第三,正式学琴前,家长和老师必须告诉孩子选择学琴的后果。就是当选择学习之后意味着孩子每天都要放弃一定的和同伴玩耍或者看动画片的时间用于练习钢琴。如果这时候孩子不愿意,请别勉强孩子。因为,当孩子退缩的时候,就意味着那个兴趣还不够强大,不够抵御玩耍的诱惑。如果当孩子愿意的时候,请家长不要再犹豫了。第四,作为教师,一定要循序渐进,条理清晰。特别是在孩子入门的阶段,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弹奏习惯。这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兴趣有着绝对的影响力。许多孩子最终放弃学习钢琴都与弹奏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