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本身就是有个性的,人们对于色彩的偏好往往都带有许多心理上的折射,它也是时代的内涵在人们心理上的投影与写照。色彩的直接性心理效应来自于人在接受 了不同波长的光刺激视网膜后作用于大脑,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产生 的直接影响的心理反映,是人内心活动的一个复杂过程。色彩和人们的情绪关系密切,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应,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五) 色彩的美学原理
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的美,而色彩本身存在着审美的问题。古今中外关于美的问题有着种种不同的争论,但至少有一点是非常统一的,即美是具体存在并带有 时代性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都反映着不同的色彩喜好和厌恶,其美学思想和审美观念都不可避免地受着这些因素影响的制约。
在进行色彩设计时,考虑视觉功能的需要要从形式美感的角度出发,功能与美感之间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如果说绘画是纯审美的情感表现,色彩设计则是功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并时时受到材料、加工工艺及科技条件、色彩流行信息、经济成本市场销售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六)色彩的商品学原理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的一个科学门类。商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着市场的份额,商品的质量包含有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产品的外观包装质量。而色彩是衡量商品 外观优良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可能会因为其包装成功地运用流行色设计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更能在爱心理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可见,色彩的流行能左 右商业、贸易,并刺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就是说商家在制造色彩,消费者在使用色彩,但只有将这两个“色彩”有机的结合起来,消费者才会发现你的产品,使 用你的产品。
对色彩的这种认识,十多年前就已经被国外众多企业所接受,并由此产生了色彩营销战略。许多企业将此作为市场竞争的有利手段和再现企业形象特征的方式。通过 设计色彩抓住美好商机,像绿色的“鳄鱼”、红色的“可口可乐”、红黄色的“麦当劳”以及黄色的“柯达”等。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设计色彩早就成了一种 新的市场竞争力,并被广泛使用。
三、 色彩的流行趋势
(一)色彩的流行因素
人们对色彩的喜爱和追求是随着社会文化、科学的进步影响而演变发展的。随着新世纪的时尚需要,随着时代的潮流而出现了流行色。流行色,Fashion Color,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区内,被大多数人喜爱或采纳的带有倾向性的几种或几组时髦的色彩,即合乎时代风尚的色彩。henanart.com
色彩的流行被认为是“最具心理学特征的时尚现象”。我们对于色彩的片好往往都有许多心理上的折射。人们对在教长一段时间内出现的几组流行色会引发某种疲 劳,因此希望让富有新意的色彩来代替看“腻”了的色彩,这种现象正符合了心理学中关于美感产生的原理。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一种体验,它是一种具有愉悦性、倾 向性的体验,这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一种正常现象。 copyright henanart
喜欢变化花样,寻求时兴、完善的东西,以达到身心的满足,是人们自发的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使某一种或几种流行色满足了人们一时的审美心理需要之 后,人们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色彩再有所变化和创新,这就是色彩流行的奥秘所在。如果不明白我们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大战重创以后,许多国家的 人们流行穿着黑色和浅素色的服装;60年代经济回升,工业迅速发展,但是服装的流行趋势是重金属色;80年代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希望回归自然,于是出现了 天空色、海洋色、植物色、泥土色。现代生活中的人类,较之以往任何时代的人类,因为环境的污染、城市的臃肿不堪,使人们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厌倦,于是现代的 人们更加迫切向往自然美。从这些色彩的流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色彩的流行趋势是也是社会发展的象征事物,是人们在精神上的一种希望与渴求,是一个时期社会 思潮、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心理变化和消费动向的总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