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建筑物的表现
具有艺术特色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创造精神的结晶,它可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所以,建筑物是许多画家喜欢描写的题材。建 筑物由于具有不同的形体结构形式和建材性质及肌理特征,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反应。在形式上,现代的高层建筑,大都是垂直线条组成的方形或长方形,因此具有庄 严的稳重感。钢材结构的巴黎埃菲尔铁塔有数百米高,它那向上的锐角,三角形的造型,显得坚实稳健,气势非凡。基督教堂的建筑大都为哥特式样,其尖端耸立天 际,给人以精神感染,容易产生神的意念。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向平面引申发展(如故宫),显得对称、稳定、雄伟、庄重;一些中国式的园林,亭台楼阁,曲 径通幽,而有东方情趣;乡村中的农舍茅屋,黑瓦白墙,具有简洁而朴素的田园风貌。各种不同的建筑物,在不同的环境配合与陪衬下,都可以富有意境与情调。如 城市建筑与街道车辆、林荫道;水乡房屋与河道、航船、古桥;农舍与田野;以及渔村与海洋、船只、礁石、海滩等。建筑物在画幅中可以是主体物,也可以是陪衬 物。
写生中,画建筑物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景。建筑物不管是一座或一群,都要着眼于大的基本形体的美感。
(2)不能只见门窗、瓦墙等局部的小效果,而忽视了整体的大效果。
(3)在画建筑物时,要表现出它的稳定感和庄重感,而不能显得平板轻薄。
(4)要仔细观察形成建筑物主体效果的各个形的变化和组成建筑物中垂直的、平行的,以及斜向的直线和曲线与体面结合的情况。
(5)正确表现出各种建筑物的形体与色彩的特征。如古建筑及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一般都是屋顶大、屋角翘、屋身小、木结构的;色彩多为沉着的红色调,具有古建筑物独特的美感。
透视,对于表现建筑物形体和空间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画结构复杂的古老街道和建筑物,透视就显得特别重要。彩图20是一幅水乡的小街,古老房屋的别致 结构和沉着含蓄的色彩,不仅有变化,而且具有古朴的美。画中远伸的小街,在视点较低的情况下,要画好房屋的结构并不容易,要认真对待透视的变化和形的准 确,才能有好的表现效果。在写生时,对这类以建筑物为主体的景色,应多化些时间,将稿子起得准确肯定,便于上色时有把握而不乱,从而把连结在一起的房屋群 和小街的形象、深远感表达得充分而生动。表现远近不同环境中的建筑物,近处要着眼于形体和结构的刻画,远处主要画出外形美的特征就可以了。
彩图20 小街
吴德隆
5.山的表现
风景中的远山,处在天与地相交之间。远山在风景构图中,虽然不会是主体物,但它常常可以体现空间感,衬托前景,丰富色彩,起到了加强主题的表现。在显示出远山形象的风貌和气势中。重视色彩和线条的美感,画面就增强了所绘景色的感染力。
有些远山的山势,线条起伏是十分优美的,它的轮廓是直线与曲线刚柔结合形成的,远山的蓝灰色调十分统一,给人的感觉是优美而庄重。不注意远山的山势起伏 的美感,就必然会画得概念化,单调乏味,如画成有规律的锯齿形或波浪形。山的脉络应体现出山的结构。画一些不是太深远的山体,要抓住它主要的结构线、面, 与外形紧密结合,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表现出凹凸起伏感,就会产生悦目动人的效果。
初次作风景写生,往往容易把远山画得过于深暗。 其实,只要与近景联系起来相比较,远山大多是明亮的,远近的调子悬殊差异是明显易辨的。远山由于明亮,含白粉色很多,与天色明度接近,常用钴蓝、群青、普 蓝等色来调配成冷调子,表现出大地深远的空间。远山的色调十分单纯概括,接近地面处稍带粉气。多层次重叠的远山,要通过比较,区别它们微弱的色彩冷暖倾 向,远山与天连接处,色彩的对比状况一般是山色偏冷、天色偏暖,山色稍深、天色偏明。这种冷暖、明度的区别是十分微弱的。在朝阳或夕照投射的远山,产生受 光部的暖调和背光面的冷调之间的差别,受光部是光源色,背光部是天光反射色,有补色效果。
6.风景画中的人物表现
在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风景画中是没有人物的,但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或旅游胜地,一般在画面中都需要有人物来陪衬,如码头、河港、街道、公园、田野等,如果没有人物是不真实和不完美的。许多风景画中有了人物,加强了生活气息,使人看了更为亲切。
从一幅画的构图均衡原理来看,人物的分量是比较重的,可以与大片树林或建筑物等其他景物形成均衡效果。人物还常常安排在画幅的重要位置,使景色增加活力与生动感。人物的数量和位置,要按生活特点和画面形式的需要来考虑。
以景为主的画面,人物在环境中一般都不会太大,画人物要符合透视的原理,才能使远近不同位置的人立足于地面,如违反透视规律,人物很可能会出现脱离地面 飘浮在空中的错觉。避免这类错误的出现,首先需要处理好视平线(地平线的高低)与人的关系。假定是等高的人,近处人的腰部如在地平线的位置,远处的人,腰 部也要画在地平线的位置上;如近处的人,头部在地平线的位置,远处的人也应如此,其他依此类推。当然,人不会是高低相等,可根据这简易的规律加以处理,高 低不同的人物或各种动势的人,都大致可以画正确了。
画人物,应注意到人物的体态、人群的疏密、人物的大小(包括远近)等不同状 况后再下笔,使人物的总体分布有美的效果。图30是沙金的油画《康卡洛的采蚝人》,人物的高低起伏、远近大小、松紧疏密、重叠分散等,在整体的处理上十分 生动而完美。画人物可先把上身的颜色点好,再点四肢,根据比例再点头部,不要把头部画大,同时还要表明背面的发色或正面的脸色的区别。人多的情况下,画双 腿要凭感觉,要画出动势,多观察人走动时双腿的变化特点。画腿不画脚是可以的,因为人物小,从比例上讲,脚的大小已是微不足道了。不画脚,在视觉上仍要感 到它是存在的。
图30 康卡洛的采蚝人
沙金
人物的色彩完全由作者主观决定,实际对象的色彩只作参考。人物色彩的 考虑,要根据画面的总体需要,可以与环境形成对比,也可以比较调和。一般人物的色彩,常画得鲜艳跳动与整个画面形成对比,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但也不能五 颜六色画得太花,失去谐调统一感。人物色彩如要画得有变化,可以用不同纯度冷暖的同类色画两次。
画人物常出现的弊病是:有多个人物出现时,不敢互相重叠起来,以表现出前后关系和疏密关系;透视上较多的会出现远近大小无区别的现象;人物比例动态上的头大个子矮或细长,体态笔直而无动势等等。
风景画中,还会出现动物:如家禽、牲畜、飞鸟等,只要掌握其基本形体,考虑主题与构图的需要,都是可以在画面中产生效果的。
自然景色中的形象是十分复杂多样的,以上只是择要略加介绍,仅在写生时给予画者以启示与参考。
八 风景写生中的空间表现
室内静物写生与外光风景写生的最大区别,在于风景具有宽广和深远的空间。表现风景的空间效果,是风景写生的目的要求之一。
风景画中表现空间效果,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透视,透视是表现空间的重要因素。没有明暗调子和色彩,只用线画出景物的透视,也可以表现出景物的远近空间 和立体效果。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描;油画中,后期印象主义画家中,有的也主要依靠透视来表现空间关系。二是由于光与大气层对景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明暗与 色彩调子的变化,给人产生空间感。在色彩画中,研究明暗调子和色彩与空间表现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景物近、中、远三个空间层次,景物的形体、色彩、明暗调子的视觉感,在互相比较的情况下,可以归纳以下一些特征:
近景——轮廓与结构关系比较明确,细节也较清楚,形体比较大,体积感强,色彩丰富鲜明,纯度较高,明暗对比强。
中景——与近景相比较,形体轮廓与结构关系减弱,细节模糊,色彩粉质增多,纯度降低,倾向冷调,明暗对比变弱。
远景——景物形体轮廓及结构模糊,色调单纯统一,含更多粉质,偏冷调;明暗对比逐渐减弱,立体感消失,给人以平面的感觉。
关键词:水粉画画法水粉水粉画水粉知识水粉教程水粉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