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英雄缘何成了丧家之犬?

  手捧《史记》一书,我几乎是手不释卷地把我最感兴趣的《史记项羽本纪》这一章节读完。当然,说到项羽,大家一定不陌生,此人就是当年率领盟军推翻秦王朝、火烧阿房宫的英雄。然而英雄不是圣人,也是有缺点的,毕竟“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嘛!我急于读完《项羽本纪》的目的,就是急切地想知道:英雄缘何成丧家之犬?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么一段:“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段文字叙述的是项羽志大才疏,浅尝辄止。在推进历史进程时,他是英雄;但由于项羽性格上的某些缺点,注定了他垓下兵败、乌江自刎的悲剧下场。后人歌咏不尽的恐怕就是他在日末途穷之时的《垓下歌》了,那是英雄的绝唱,更是一个刚愎自用者至死不悟的有力证明。
  做人应该听取良言忠告,而不能存有虚荣心。记得两千多年前,项羽率楚军推翻秦王朝,正欲回楚地在乡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绩时,手下一名文官进谏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可项羽王却认为此乃衣锦夜行,无人知晓,拒绝纳谏。当被文官辱骂后,项羽竟将此人扔入沸水之将其煮死——其虚荣、残酷可见一斑。
  做人除了要善于听取良言忠告,还应该具有知人善任之明。项羽手下有一位叫范增的谋士,早在鸿门宴之前,他就看出刘邦是日后与项羽争夺天下之人,故命项庄在鸿门宴上舞剑刺杀刘邦。只可惜项羽不听他的建议,导致刘邦有机可乘,借机逃走。在后来的一系列争霸斗争中,项羽每每轻视范增的计谋,致使范增在愤而还乡的路途中,忧患成疾、不治身亡。刘邦的部下韩信,智勇双全。原为项羽的属下,但由于项羽武断专行,刚愎自用,韩信一直未得重用。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侍”,韩信于是背弃项羽,投靠刘邦。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中,韩信屡出奇谋,屡立战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更是给了项羽致命的打击。其后韩信率汉军横扫中原,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最终败项羽于垓下,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说法,体现了英明的统帅是打胜仗的最关键因素。
  与项羽的刚愎自用相比,刘邦知人善任、从善如流,难怪此人能够在逐鹿中原的争霸战争中一统天下、一家独大了。
  读完了《项羽本纪》,我深受感悟,从中悟出了做人的真谛。做人要听取良言忠告,要有知人善任之英明以及运筹帷幄的能力,并且要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点,这样才能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建立万世不朽的功业了。
                  南化三小五(1)班 金宇豪








关键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
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