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能做我的老师,要学习他好的品德,看到他不好的地方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然而,对于论语里的这句话还有一个很奇妙的故事呢!
说呢,有一天孔子带他的学生到郑国去游学,他赶着马车在路上飞奔,有几个孩子在路上玩泥巴,孔子让他们快让开,有一个孩子便问孔子:“世上是呈给车让路还是车给成让路。”孔子想了想说:“当然是车给城让路了.”这个小孩指着他“筑”的“城”说:“那你等怎还不绕城而去。”孔子只好赶着马车“绕城而去”了。
这个故事既有趣又含有一定哲理,不论什么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就算是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一定要虚心向他人请教,就像是故事中的孔子,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伟大的教育家而看不起那个小孩子,而是最终拜他为师,向那个小孩子虚心学习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
而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人都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看不起他人,老是认为自己的正确,有缺点也不愿意改正,而这也是为了维护自己那所谓的尊严。
从孔子的这句话中我懂得了:人总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但只要我们懂得改正,那门这个错误就犯得值。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不耻下问,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进一步的改正自己的缺点。
我希望大家都能牢记孔子的这句话,从而不断完善自己。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初一95班陈凯
指导老师:高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