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郑板桥小时候的故事:智得田黄石

  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少年时代,是在江苏兴化县度过的。
当时,兴化县有个米先生,篆刻技艺十分高明。一次,他得了一块田黄石。
田黄石是刻图章最珍贵的材料,素有“石帝”之称。这消息一传开,远近前来索求的人络绎不绝。
郑板桥自小就喜爱篆刻艺术,他多么希望得到这块上好的田黄石啊!可是,由于家贫囊空,他只能趁人们围着观赏赞叹的时候,贪婪地看上几眼。
这天,米先生家中的来客格外多,大家争着用高价买取田黄石,有几个富家子弟差点儿为此动起拳头来。米先生急得满头大汗,心想,田黄石只有一块,而欲买者数不胜数。这可如何是好呢?  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眼前火盆里炭火一闪,使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他拱了拱手,客气地对来客们说:“承蒙诸位错爱,争索这块田黄。可石头只一块,不能人人如愿。为免除争执,我出一联,先对上者,便是这块田黄石的新主人了。”接着,米先生以火盆为题,说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
话音落下,满屋哑然。那些富商、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敢开口的。
站在一旁的郑板桥也被难住了。他怏怏地回到家里,见继母郝氏和乳母费妈妈正在磨麦。她们先把黄灿灿的麦粒丢进磨眼,然后将磨下来的粗面用筛子筛一遍。筛子下撒着雪白的粉,筛子上留着红色的麸。
“有了!”郑板桥激动得几乎跳了起来。他一溜烟地跑回米先生家,当众对出了下联:“麦黄麸赤面如霜。”
真是一鸣惊人,满屋子人都啧啧赞叹起来。米先生当即取出田黄石,刀法纯熟地刻上“郑燮”二字,送给了郑板桥。
从此,郑板桥便拜米先生为师,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篆刻技艺。

关键词:名人成长故事名人小故事名人的故事中国名人故事中华名人故事名人哲理故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推荐文章
  • 战斗英雄马春雨的故事

    马春雨,我军骑兵部队的一位功勋卓着的战斗英雄。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手中的战刀在阳光下和征尘里挥动,划出道道耀眼的弧形白光 击毙土匪二柜 1945年12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的马春雨,...

  • 贝多芬的故事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乐圣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昂市。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

  • 晏殊小时候的故事:神童与诚童

    晏殊小时候的故事:神童与诚童,北宋景德年间,两名才华超群的神童被地方官同时推荐给了朝廷。他俩一个名叫晏殊,另一个叫做蔡伯俙。   真宗皇帝听说国家出了这样奇异的人才,非常高...

  • “高音之王”帕瓦罗蒂的智谋

    疯狂印象:帕瓦罗蒂思考智慧用心 一段时间,每到下午第一节课后,意大利摩德纳市音乐学院那些穿着整齐校服的声乐班学生就会拼命地从北侧的教学楼向南边的校区跑去。 原来,每天下午第...

  • 李大钊小时候的故事: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故事,发生在他的少年时代。 李大钊的家乡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坑村,有个二流子,外号叫堆厮。 这人早几年在关东做买卖,赚下几个钱,不到三十岁,...

  • 宋朝诗人梅尧臣小时候的故事:圣俞读书石

    宋朝诗人梅尧臣小时候的故事:圣俞读书石,宋朝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宛陵(今宣城)人。他的家乡梅溪村,是个山青水秀、风光绮丽的好地方。每逢梅花盛开的时候,梅山上红白相间,花...

  • 英雄名字不褪色 十年风雨铸忠诚

    【英模小传】方红霄,湖南岳阳人,1970年出生,1990年入伍,现任武警云南总队司令部训练处副处长。在担负昆明火车站执勤任务的5年间,面对无数次复杂情况和生死考验,始终牢记忠诚卫士...

  • 曾国藩如何读书

    曾国藩,清代名臣,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将士的刽子手,又是一个治学严谨、博览群书的理论家和古文学家。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